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自然界发生转折的时期,请你把儿童带领到大自然中去,因为这时候正发生着迅猛地、急剧地变化:生命的觉醒,生物的内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为生命中的强有力的飞跃积聚精力。”是的,在季节转换之际,让我们的孩子去触摸大自然,去感受那星移物换的美妙景象,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那天语文课上,我带着孩子们去校园里找秋天。
一走出教室门,秋凉即扑面而来。孩子们举着高高的小手跑来告诉我:“老师,我找到秋天了,秋天在凉凉的风中。”“真是‘金风送爽’啊!”立即有孩子在旁边脱口而出。哦!是的,练习一“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凭借着自然的魅力在孩子的脑中鲜活起来了。我乘势引导:“小朋友,在周围观察观察,为什么称秋天的风为‘金风’呢?”
“老师,瞧,秋风一吹,桂花开出了金灿灿的小花,所以应该是金风。”
“老师,看,秋风吹来,树叶、小草就渐渐变黄了,所以秋天的风是金风。”
“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两旁的稻子黄了,肯定是金风给吹的。”
“我家院子里的菊花也让金风给吹黄了。”哦,大自然,你神奇的魅力告诉孩子们“金风送爽”原来可以物化得如此具体与可触摸。
来到操场,抬头望去,“天朗气清”,空中一群大雁正排队飞行。尽管没有听见任何的叫声,小朋友还是兴高采烈地拍着小手叫起来:“雁过留声、雁过留声”。我故作不解状:“老师也看见大雁了,但没有听见什么声音呀?”
“老师,大雁飞得可高了,它讲的话就听不见了。”
“老师,它们在讲悄悄话呢!”
“是吗,那大雁会讲些什么呀?”我进一步追问,欲在激活他们的想象。孩子们稍做思考,纷纷举手道:
“大雁会说,小朋友再见了,明年我们会回来!”
“大雁会说,这里的秋天多美呀!哎,真舍不得离去。”
孩子在用自己的想象丰富着“雁过留声”的内涵,我想这个词语在他们的脑中不再仅仅只是一个词语,而是一幅画,一幅美妙的充满了秋的神韵的画。
操场上的小草此时正慢慢地开始变黄,在秋日的阳光下显现着“黄绿相间”的美。“黄绿相间”这个词语在我脑海中蹦了出来,这是个在以往的教学中很难用语言描述得尽善尽美的词语,今天,何不乘着这现成的时机把这个词语“送”给孩子们? “小朋友,看,现在操场上的小草是什么颜色的呀?”
“黄色!”
“不对,是绿色!”
“有黄有绿!”
“黄的里面有些绿色,绿的里面有黄色。”
“是啊,像这种黄中有绿,绿中带黄,相互交织在一起,我们可以用一个简洁的词语来表示,即‘黄绿相间’。”
“老师,操场盖了一条‘黄绿相间’的毯子!”
看着孩子积极的回应,我颇为欣慰,顺势送词,孩子兴味盎然,大自然应该是他们最好的老师,让大自然来激活孩子脑中的词,快乐而具体。孩子们在操场上打滚、蹦跳,触摸到了“软绵绵”,“情不自禁”地吟诵:“秋天到,秋天到……”
回到教室,看着孩子们兴奋的小脸,听着他们热切的交流,感受着他们内心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又回想在耳边:“在低年级,从教学的最初步起,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词,更确切地说,就是词里面所反映的现实的周围世界。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而丰富的大自然,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山川河流、四季轮换,随手拈来,精心设计,都会让孩子们收获大把的鲜活的词语!多带孩子到自然里走一走,摸一摸,看一看,因为他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