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教育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页 凤凰要闻 教材实验 母语教育 教学资源 课题研究 凤凰期刊 凤凰读书会 凤凰论坛 凤凰研修营
理论聚焦 拼音教学 识字写字 阅读教学 口语交际 写作教学 综合性学习 规范与标准
       汉语拼音教学需加强和完善
       书法启蒙中书体选择的困境突...
       洪宗礼:写作教学要有序、善...
  朱家珑   方智范   张 庆
  陆志平   雷 实   巢宗祺
       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专...
       第四届凤凰语文论坛专题
       张庆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专题
       2009小学语文教育热点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母语教育 > 综合性学习 > 从课后练习看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走向

从课后练习看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走向
郑宇

当代语文教育已经历经了半个多世纪,回顾这半个世纪所走过的路程,有可喜的成绩,也有引以为戒的教训。作为语文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后练习,记录着当代语文教育改革的历程,折射出人们对语文教育的不断思考。从不同时期课后练习的安排,可以勾勒出语文教育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的脉络。
    第一阶段:1949~1963年,课后练习从无到有,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传授  
    新中国最初的语文教材是从解放区的国语课本改编而来的。1950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开始使用“语文”名称,并规定了该学科三方面的任务:一是阅读,二是说话写话,三是写字。这是新中国语文教学的起始标志。此后,全国的小学陆续统一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订的“四二制”语文课本──《初级小学课本语文》1-8册,《高级小学课本语文》1-4册。这个时期出版的小学语文课本,没有安排课后练习题,课本仅由一篇篇文章组成。
    1952年,国内掀起学习苏联的高潮,对我国语文教材的编写产生重大影响。当时教育界针对语文教学存在的“目的和任务不明确”“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等缺点,第一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实行教学改革,小学语文课本在一组课文(一般四至五篇)的后面开始出现练习,主要从思想内容的理解和语文知识的掌握两个方面进行安排。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颁布,规定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共有五项,其中第一项“阅读教学”即为“教以阅读文学作品”,第二项“汉语教学,要求教儿童初步掌握汉民族语言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的基本规律。”根据这一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由蒋仲仁先生任主编编辑、出版了一套教材。理解思想内容的题目从一组课文后分离出来,安排在相应的课文后面。而一组课文后的练习侧重从语文知识的角度,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标点等,体系比较完整、统一,内容也比较宽泛,反映出当时以学科知识为本位的课程设计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第1版《高级小学课本语文》(第2册)中,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课后练习是这样的:
      问题和作业:
      1.从哪些地方看出李大钊烈士对艰苦的革命事业永远是乐观的?
      2.李大钊烈士被捕的时候,他的态度怎样?找出有关的语句来。
      3.在法庭上,李大钊烈士为什么表现得那么安定、沉着?
      4.我们该用什么行动来纪念李大钊烈士?
      5.给全篇文章的几个大段编写小标题。
    课后练习从无到有,是语文教育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转变,这是对传统经验式教育方式的一次改革。无论在教与学两方面,目标都更明确,有助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是向语文教学科学化迈进了一步。不过,由于大纲本身的缺点,这套教材的练习还没有很好地体现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没有和探究语言文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课文第二题,为什么不紧接着问学生,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又如,第三题,好像不用读这篇课文,就能回答出来。至于第四题,更是可以脱离课文由学生泛泛而读。没有对全文内容的一个整体把握,没有引导学生去了解文章的表现形态、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方法。练习主要都集中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上,表现出较强的思想教育性。
    建国初期课后练习的这种价值取向,其产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和国民党的反革命政权同时存在,语文的内容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被强化。国统区在语文教学中极力进行反民主的教育和奴化教育,解放区的课本,编进大量宣传抗日和反映生产的内容。上述做法,给建国初期语文课本乃至课后练习带来政治化的影响。不可否认,语文教育要重视思想教育,但同时语文教育不能忘记自己的专司之职──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课后练习要从课文所提供的语言信息中,精选出为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所规定的那些最具有语文价值的部分,精心研究并突出出来,才是自己最重要的任务。课后练习,过分关注文章的思想内容,忽视文章的表现形式,是把语文课混同于其他历史课、思品课,从深层上看,是忽视了语文教学的独特任务,模糊了语文课自身的特点。每一组课文后面的练习,把语音、词汇、语法,独立出来,进行系统然而又是机械的训练。这种对知识的系统性追求,又忽视了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1959年,中央召开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语文在中小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性质。6月,以《文汇报》牵头,开展了“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讨论”。1963年5月,《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颁布。其中,吸取了这场讨论的合理内核。
    第二阶段:1963~1978年,课后练习简约、明确,加强“双基” 1963年大纲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正式的语文大纲,它首先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还阐明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些提法正确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同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根据新大纲编写的一套供全国使用的教材。课后练习得到加强,包括用词,造句,朗读,默读,背诵,复述,抄写,默写,分段,写段落大意等内容,在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第2版《高级小学课本语文》(第2册)中,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课后练习是这样的:
      问题和作业(一):
      1.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李大钊烈士对待革命事业永远是乐观的。
      2.听写下面的词语,说说画线词语的意思。
局势 灰烬 无辜 幼稚
吭声 慈祥 去处 恶化
毫无效果 闭口无言
      问题和作业(二):
      1给《十六年前的回忆》全文分段,说说各段的大意。
      2听写下列词语。
笼罩 寂静 颤抖 简直 严峻
焦急 惦念 勉强 兴致勃勃
赤手空拳 蜂拥而入
    这个时期的课后练习,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加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如,重视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几乎课课都有抄写、听写、解词或用词造句方面的练习。抄写或听写词语,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构建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石;解词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词语本身的意义,而造句练习有助于学生学习词语的恰当运用。又如,重视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方面的练习。学习给课文分段,是掌握作者布局谋篇能力的一种训练,有助于促进说话、作文的条理和连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概括段意的训练,是培养逻辑思维和语言归纳能力训练相统一过程。这两种训练,前者是由整体到部分的分析,后者则是由部分到整体的归纳。它既有助于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各部分和整篇课文之间的联系,理清叙述顺序,领会作者的思路。应当说,分段、归纳段意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体现了读懂课文经历的思维过程。
    但是,整套练习在年段训练的目标上不十分明确,系统性、科学性不强,存在着盲目性、随意性,因此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还不够完整,有些该练的未练,而且课后练习也存在模式化的倾向,几乎课课练习都是:一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二听写、读读写写或选词造句。三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或中心。练习形式固定而单调,内容不能切合学生的实际。其实,即使是同一项知识或技能的训练,也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拿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来说,要使课文的语言为学生所内化,必须使学生不但牢记词语的音、形、义,而且必须连同它的形象感、色彩感、分寸感一起积淀在头脑中,才能在运用时准确地运用。孤立地读和抄可能并不是掌握词语的最好方法。又如,分段、概括段意和中心,是一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课后练习过分强调这样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方法、手段被异化成了目标,成为讲读课文的固定程序,忽略了课文中生动感人的因素,把生动的语文能力训练变成了枯燥的纯技术训练,语文课的工具性简单化、程式化和刻板化了。
    1963年开始的这场改革,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1966年5月,中国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正常的语文教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和出版被中断,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第三阶段: 1978~2000年,课后练习从简单走向繁复,注意体现训练过程,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
    1978年,我国的语文教育经过拨乱反正,进入了新时期。这一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继承1963年大纲的精神,重申语文是“基础工具”,提出“不但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1986《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作用阐述得更加明确,不但明确了语文的工具性,并且指出,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有着重要意义”。1992年4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颁布,具有重要进展的是,修订大纲规定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落实到具体能力上就是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其他的一些目的都是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的。这就把语文能力的训练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从而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这一时期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小学语文教材,主要有依据1978年大纲和修订后大纲编写的《全国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和《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主编袁微子)两套教材,还有根据1992年大纲编写出版的六年制和五年制两套小学教科书(试用)《语文》(主编崔峦、蒯福棣)。这些教材受到叶圣陶先生“切实研究,得到训练学生读作能力之纲目与次第,据以编撰教材”的启发,把小学生应当具有的读写能力分解为几十个读写训练项目。在低年级进行较全面的启蒙训练的基础上,从中年级到高年级,设读和写的训练项目,交叉安排,由易到难,循序训练,螺旋上升,借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10册)中,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课后练习是这样的:
    预习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这篇课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文章的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写的是哪一年的事,当时中国是怎样的情况,再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哪几件事。  
思考练习
      1.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的工作越来越紧张?
      (2)李大钊被捕时的表现怎样?他为什么能这样?
      (3)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怎样?他为什么能这样?
      2.读下面的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和它呼应的句子。
      (1)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山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3.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4.读读写写。
书籍 慈祥 幼稚 恐怖 娱乐场 瞅了瞅
宪兵 肥胖 匪徒 啃完 押下去 舅老爷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个时期的课后练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读写能力的训练为核心,系统安排各课练习。根据课文特点,安排相应的读写训练点,拿本课来说,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特点很突出,教材在单元前的“导读”部分就明确提出学习这种表达方法的要求,然后在课后练习中围绕这一训练重点,让学生找前后联系的句子,找前后联系的段落,使学生对这种表达方法有个感性认识,最后再在几篇课文之后的“读写例话”中进行归纳、总结。
    其次,课后练习题量比较大,每课五六道题。第一题侧重于理解课文内容,提示理解的重点和难点;第二、三题突出本单元读写训练项目,对学生进行句段篇的训练;第四至第五题一般通过“读读写写”“朗读”“背诵”等要求,落实“双基”。另外在课文的前面,还增加了“预习”的要求。
    第三,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但是设计比较烦琐,有些题目的设计容易肢解课文,忽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从本课的练习一我们就可以看到,每个问题涉及的面都不宽,思维的价值也不大,有叠床架屋的感觉。
    把语文读写能力目标分解为一系列训练点,按年级编排成系统化的教学目标操作序列,是在语文教育科学化方面十分有益的探索,应该说,这对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经验性,让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得到操练,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安排,不仅体现了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还体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训练过程。并且每一课围绕读写训练点安排的练习是全册、全套教材语文基本功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语文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然而,这种以听说读写能力要素为框架、以分项训练为手段构建的语文教学体系,追求语文训练的系统性,却忽视了语文的情感性和人文性。大量的练习,确实也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这样的安排容易使师生陷入一个误区:似乎多做题就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最有效途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串讲串问现象,影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和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课后练习在情感和审美等方面鲜有提示和要求,忽视了对课文深厚文化底蕴的挖掘,忽视了高尚情操对学生心灵的触动,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工具轻人文的倾向。
    第四阶段:从2000年开始的课程改革,语文课改的根本点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体验、感悟和积累,强调语文素养的形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1997年底,《北京文学》发起了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对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2000年,语文教育界对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成败得失,包括教材编写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反思,同年,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昭示出语文教育发展的趋势:立足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注重语文积累和感悟,引导学生积淀语感,培养能力……这些价值取向,是一个阶段以来人们对语文教育思考的成果。时隔不久,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进一步深化了语文教育的改革。“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性质定位,语文教育基本理念的提出,为语文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对教学实践和教材编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人民教育出版社从2001年开始编写、出版了一至六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主编崔峦、蒯福棣),《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课后练习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思考练习: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给你印象深的是什么。
      2.从课文中找出需要深入体会的句子,如,“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再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
      △在清明前后祭扫烈士墓,再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出版的这套语文教材,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后练习无论在编排思路还是在呈现方式,都有很大改进:
    一是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语文素养的提出,把学习做人和学习语文结合在一起,体现出整体的人的发展的思想,这是语文教育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这个时期的思考练习,注意从三维目标有机整合的角度,确保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可以看到,单一训练功能的练习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多个维度、多个培养目标相结合的综合练习。上例练习二,要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需要深入体会的句子,从中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高尚品质。这样的练习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从中也受到革命先烈高尚情操的熏陶感染。这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具体体现。采用举例子的方式,在学生还不知道找哪些、怎样找“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的情况下,教给他们一定的方法,这又是“过程和方法”目标的体现。诸如此类的练习在这个时期有了明显的体现。
    二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跟以往的课后练习相比,无论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还是进行语言的积累和感悟,都立足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讨论交流、积累感悟的多与少、快与慢、深刻与肤浅,依赖于学生的主动需求,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课后练习第二题,以举例而不限定的方式,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在词句的积累上,过去一律采用“读读写写”,似乎扎实,但单调机械。现在采取了灵活的、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方式。既有保底的要求,又有一定的灵活性。此外,安排了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而决定做还是不做。练习题编排方式的变化,使学生能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赏析的心态,投入到阅读实践活动中去,使阅读的兴趣自然应运而生。
    三是淡化了理性分析的训练,强化了诵读、感悟、积累与运用。首先,一些容易搞成模式化的练习,如,概括段意、中心思想,变换了形式,以克服以往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篇篇课文都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的程式化弊端,改变逐段串讲、烦琐分析的阅读教学模式。第二,明确提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尽可能多地背诵,充分感悟和积累语言。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而实现这一内化过程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和背诵。第三,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和积累语言。一方面,课后练习有专门的栏目,是进行词、句、段抄写以及背诵方面练习的;另一方面,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段,不仅理解了要表达的意思,而且引导领悟表达的特点,帮助学生积累典范的语言形式,通过对词、句、段的比较、揣摩、选择等训练,让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易理解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进行品味和记忆,从而实现增强语感和积累语言的目的。
    四是引领学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加强与生活、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这套练习题,与以往练习题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加强了与现实生活、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如,增设选做题,形式多种,有课外阅读的,课外练笔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的……总的指导思想是要让学生从课本的学习中拓展开去,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本课安排的是在清明前后祭扫烈士墓,再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样的练习,把学生引入语文学习的大环境之中,课内外、学校内外、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
    五是遵循阅读教学及学生认知的规律。新编的思考练习,减少了练习题的数量,每课练习一般是四道题,第一题改变以往问题过细、过碎的现象,侧重于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独立思考,整体感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例第一题编排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而认真地阅读课文,对文章的内容、叙述顺序、思想感情有个整体了解,这是理解课文的第一步。而课后练习二至三题是重点研读题,这些题型要求学生对课文要有更深的感悟和更细的挖掘。如,上例二、三两题,在进一步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对重点语句、精彩句段进行分析。课后练习第四题一般是语言积累、运用方面的练习。这种从整体感悟到重点理解到积累运用的编排思路,符合从整体到部分、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符合阅读教学一般规律。
    在课程标准精神指导下的语文课程改革,是在语文教学科学化方面的又一次探索。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性质、课程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发生的这些重大变化,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应当说,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纵观五十多年来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编写,可以看出它是在不断变化的。其间,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是在曲折中前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语文课程建设包括教材编写和教学改革,一定会与时俱进,健康发展。
 

阅读6534次 · 2007-04-17

设置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

凤凰语文,在很多教师的使用习惯中,经常被称为凤凰语文网,小学语文凤凰网,凤凰语文论坛以及凤凰教育网等

凤凰语文,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专业的中小学语文教案,中小学语文ppt课件、中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及中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给予树教学设计等内容,是一个中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分享论坛。
友情链接:高铁乘务学校 铁路学校 成都高铁学校 高铁学校招生 高铁学校

网站ICP备案编号:苏ICP备13015862号-1
网站公安局备案编号:200303E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