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教育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页 凤凰要闻 教材实验 母语教育 教学资源 课题研究 凤凰期刊 凤凰读书会 凤凰论坛 凤凰研修营
理论聚焦 拼音教学 识字写字 阅读教学 口语交际 写作教学 综合性学习 规范与标准
       汉语拼音教学需加强和完善
       书法启蒙中书体选择的困境突...
       洪宗礼:写作教学要有序、善...
  朱家珑   方智范   张 庆
  陆志平   雷 实   巢宗祺
       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专...
       第四届凤凰语文论坛专题
       张庆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专题
       2009小学语文教育热点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母语教育 > 理论聚焦 > 《语文课程标准》问答二

《语文课程标准》问答二
崔 峦

10.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哪些课程理念?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这几个基本理念?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前言”部分阐述的又一个重要问题。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思想指导、改革重点和实践追求。此次语文课程改革,倡导以下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一个要点是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人;一个要点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时代的产物。在语文教育改革中,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基本理念:六十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七八十年代强调能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九十年代以后,素质教育的思想渐渐深入人心,既然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语文教育就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在这方面,主要应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以往我们有一种失之偏颇的认识,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统的讲授语文知识,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的一步一步的语文训练。我们忽略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这一基本事实,忽略了母语教育的诸多特点。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有本质的不同。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学习母语应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体现在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上。比如,利用汉字形声、象形、会意等特点识字,利用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指导写字;再如,利用汉字感情色彩强烈的优势,重视语感的培养,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又如,利用汉语言文化沉淀丰厚的优势,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总之,语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综合学习,看重的主要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其重点,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精心组织学习活动,要点有:组织好自学,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语文素质,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动的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和其他课程一样,现行的语文课程在体系上存在一些弊端。如,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分追求语文学科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训练系统,把自己孤立起来;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忽视语文实践,特别是忽视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把自己封闭起来;课程过于强调统一、集中,东、西、南、北、中,亿万学生同时学习同一个教学内容,使课程变得凝固、僵化,缺少弹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所谓大视野,即语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育要有时代气息,世界胸怀,超前意识,无论从观念、内容到方法,都要符合时代的需要,成为名副其实的21世纪的语文课程。

所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不仅语文教科书增加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教科书给地方、学校留有补充乡土教材的空间,而且鼓励教师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课程实施上,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可以说,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语文课程内容,由于地方、学校、教师参与开发,将成为源源不断、经常更新的一泓活水;语文课程体系,由于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将变得开放、创新,充满活力。

11.设计语文课程目标遵循哪些指导思想?

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它体现了语文课程在培养人方面达到的目的、提出的要求。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化的核心部分。

设计课程目标的指导思想,一是九年一贯整体考虑,体现课程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

以往的教学大纲,小学和初中分段设计,彼此缺少联系,在课程目标上难免出现重复要求、难易倒置、相互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必然导致在教材、教学上出现同样的问题。此次,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克服了小学和初中的割裂,使二者成为一体,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

二是从三个维度提出课程目标,全面而富有新意。

无论是“总目标”还是“阶段目标”,都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这三个维度提出的,比较全面。拿“总目标”来说,一共有十项。1-4项是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兼有“过程、方法”的目标。第5项是侧重于“过程、方法”的目标。6-9项分别从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诸方面提出目标,侧重点是“知识、能力”以及“过程、方法”。第10项从能力方面提出新要求——“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说课程目标有新意,除了目标从三个维度提出、体现新思路以外,还表现在:课程目标很好地体现了前面讲到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特别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理念,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理念。课程目标从时代需要出发,提出一些新目标、新要求。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

三是从五个方面提出“阶段目标”,其中“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更应引起重视。

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提出要求。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在各个年段的具体目标中,都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值得认真研究,并在实践、探索中逐步积累经验。

12.如何把握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关于总目标

一方面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一是通过“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的目标,来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有关语文知识的目标并未忽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目标得到强化,特别是过程、方法目标的提出,对学生掌握语文这一交际工具,起到了保障的作用。其中“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注重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一是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来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应当说,课程标准对人文性予以高度重视,并在课程目标中得以很好的体现。比如,“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阅读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都是课程标准体现人文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佐证。

另一方面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上,不仅在总目标的第5项中明确提出“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要求,而且将这一要求贯穿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各项目标之中。在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上,强调“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进而“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总之,努力体现课程性质,加强课程的实践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目标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是课程目标的显著特点。

关于阶段目标

在课程标准中,尽管阶段目标是分四个学段提出的,但各个学段的目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每个学段的目标都是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个方面提出的。这样,阶段目标就构成了纵横交织的目标体系。阶段目标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意体现学习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学段目标十分明确,阶段性十分明显,同时注意体现各个学段之间学习目标的连续性。特别是5-6年级的学习目标,与7—9年级的学习目标自然衔接,这就从学习目标上克服了长期存在的小学和初中脱节的问题,避免了难易倒置、重复训练、各自为政等弊端,使九年的教学目标彼此衔接、浑然一体。如,识字的学习目标,各学段是这样安排的。

年级
 认识的字
 学会的字
 识字 能力
 
1-2
 1600-1800
 800-1000
 学习独立识字
 
3-4
 2500
 2000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5-6
 3000
 2500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7-9
 3500
 3000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另外,提出的各项阶段目标,体现基本的学习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因人制宜,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底,使广大学生达标,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学得更好。

(2)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关系。阶段目标十分重视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等方面,为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又面向未来,力求做到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各个学段的目标既体现了基础性,又体现了发展性。如,1-2年级的目标不仅详细,而且全面,力求对初入学的儿童进行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以利持续发展。又如,写作方面的学习目标,1-2年级重点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3-4年级重点是“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5-6年级重点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应用文”。这样的写作方面的目标,由乐于写话到自由表达,再到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再到学会常见文体的写作,不仅符合学生学习写作的实际,体现基础性和发展性的有机联系,而且反映了贯穿于课程标准之中的语文学习整体推进、螺旋上升的指导思想。

(3)明确提出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方面的目标。以往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部分,侧重从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上提出要求。对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给予特别的关注,明确、系统地从这两方面提出学习目标,是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的一个特色。如,在情感、态度方面,不同学段分别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喜爱图书”“有表达的自信心”“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又如,在学习习惯方面,不同学段分别提出“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方面目标的提出,不仅有利于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而且为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终身学习乃至一生发展积蓄了后劲。

(4)第一次提出“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它是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这一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潜能,更能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在阶段目标中,体现了综合性学习不同层次的要求,但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是共同的:一是有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能提出学习的专题;二是自主实践,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尝试解决问题;三是与人合作,共同探究,使研究的问题或拓宽或深入,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四是学习利用各种资源、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包括融入其他学科的学习实践),来实现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13.在教材编写方面,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哪几点?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侧重提出课程实施的建议。它对于改进教材编写,加强语文课程建设,对于教学和评价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涉及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编写原则、教材内容、编写体例等方面。课程标准的教材编写建议部分,体现了“新”“实”“活”“宽”的特点。

“新”,首先体现在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上。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三个面向”;要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理念;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注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植学生的爱国情感;要适合学生学习,有助于激发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其次,体现在教材内容上。要改变教材陈旧的面貌,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使其具有时代特点,体现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使其具有全球意识,体现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人类关注的重大问题,如自然、环境、和平等;使其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实”,教材一方面要有助于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在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方面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一方面要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逐渐学会学习;一方面在编排上要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实用;另一方面在语言上力求做到深入浅出,规范、生动。教材有四种境界:深入浅出,浅入浅出,浅入深出,深入浅出。浅入深出最要不得,深入浅出最难做到,但教材编者要知难而进,向深入浅出的境界不断追求。

“活”,一个是教材内容要活。要鼓励教师活用教材,允许对教材进行调整甚至是重新组织;教材要体现内容和要求上的弹性,不要编满,不要要求过死,给地方、学校、教师、学生留有拓展的空间。另一个是教材形式要活。要从有利于学生学出发,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使教材真正成为“学本”,成为受广大学生欢迎的、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学本。

“宽”,一是指课程的内容要宽。教科书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但不是课程所有的内容。语文课程内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应当在教材中体现对选择、利用其他语文课程资源的引导。二是指教育、教学的渠道要宽。语文教学的场所不仅仅是课堂,语文教学的形式不仅仅是读书、答问。在课堂上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要开辟除了教室以外的语文教学、语文教育的渠道。应当在教材中体现对丰富教学形式、拓宽教学途径的引导。特别是要重视并加强对综合性学习的课题开发和实施指导。

14.广大教师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可以做些什么?

专辟一节来谈这个问题,是以往的教学大纲从来没有过的。这应该归功于对语文课程资源意识的觉醒和对母语教育特点的审视。

首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语文课程是学习母语的课程。学习母语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即满耳皆汉语,满眼皆汉字,处于汉语、汉字和民族文化的海洋之中。这就使得学习语文,既有优越的条件——无与伦比的语言环境,又有丰厚的语言、文化资源。语文课程又是与现实生活有着天然联系的课程。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凡现实生活中有的且适合语文课程的,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关键在于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其次,要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校内的,如校园景观、图书馆、广播站、校园网;当地的,如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课程资源;当时的,如节日、纪念日、刚刚发生的鲜活的重要事件和有价值的社会现实。把它们有计划地、及时地引进到语文教育、教学之中,可以大大加强语文课程和时代的联系,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使语文课程内容成为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再有,要根据需要,利用当地、当时的课程资源,创设地方或学校的语文课程,创造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和实践的形式。地方或校本课程一定要有地方特色,用好、用足当地的课程资源,如,山东曲阜可围绕“三孔”与孔子,西安可围绕秦始皇与兵马俑,湘西可围绕东巴文化,延安可围绕这一革命圣地的文物、景观,创设地方课程。而在教学形式上,一定要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的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自由读写课,课外识字交流与展示,语文知识与能力竞赛,谈天说地,新闻发布会,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还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如,风景名胜、博物馆、纪念馆,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

总之,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场所。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最终构建起开放创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阅读8654次 · 2004-05-01

设置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

凤凰语文,在很多教师的使用习惯中,经常被称为凤凰语文网,小学语文凤凰网,凤凰语文论坛以及凤凰教育网等

凤凰语文,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专业的中小学语文教案,中小学语文ppt课件、中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及中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给予树教学设计等内容,是一个中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分享论坛。
友情链接:高铁乘务学校 铁路学校 成都高铁学校 高铁学校招生 高铁学校

网站ICP备案编号:苏ICP备13015862号-1
网站公安局备案编号:200303E0015